2022-05-20 阅读数:7756
梁中枢,男,汉族,1957年6月出生,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人,199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玉溪市第一批百名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982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兽医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曾任玉溪地区畜牧兽医站副站长、站长,新平县建兴乡科技副乡长,现任玉溪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梁中枢
1982年1月,梁中枢以优异的成绩从母校毕业回到玉溪,被分配到玉溪地区畜牧兽医站工作。到畜牧兽医站报到后的第二天,他就跟随站上的邹隆淼高级兽医师等人到所辖各县的乡下从事猪瘟、猪肺疫、猪丹毒和马鼻疽的防治工作。在站领导的关心下,他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积极工作,不辞辛苦,在政治思想和业务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1985年9月,玉溪地区畜牧局任命梁中枢同志为云南省玉溪地区畜牧兽医站副站长,主要工作是协助站长抓好玉溪地区畜禽疫病的防治。
1986年1月,梁中枢同志主持玉溪地区畜禽疫病普查工作。他带领普查组到玉溪地区所属各县(玉溪、新平、元江、易门、澄江、江川、华宁、通海、峨山等县),与畜牧兽医站的科技人员一道深入各乡、镇,经过4年多的时间,完成了玉溪地区畜禽普查工作,并对所收集的大量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归纳、整理,于1990年编写了《玉溪地区畜禽疫病普查》一书,为以后制定畜禽疫病防治规划和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该项目于1991年获云南省畜牧局畜禽疫病普查三等奖。
1986年,梁中枢同志参加了邹隆淼高级兽医师主持的“玉溪地区猪瘟免疫程序研究”课题。通过对仔猪母源抗体消长规律、不同剂量免疫效果、免疫持续期等的试验研究,提出了“加大猪瘟免疫剂量,可以克服母源抗体对仔猪免疫干扰和仔猪最佳免疫时间为50日龄左右的研究结果”,制定了较为合理的实用于玉溪地区的猪瘟免疫程序、符合玉溪地区山区实际情况的免疫办法,如在山区的猪瘟免疫采取“两突两补+市场补针”的免疫办法。改变了过去山区春防后猪瘟防疫密度逐月以10%的速度下降的情况,使猪瘟防疫群体密度保持在80%以上。该项措施在玉溪组织推广应用后,生猪死亡率由1985年的13.5%下降到1987年的6.7%,改变了八十年代初“死猪臭通天”的状况。该项目获1988年度云南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
当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玉溪地区各县仔猪副伤寒、猪丹毒和猪肺疫等疫病的发病的问题又逐渐突出出来,并且呈上升趋势。对此,梁中枢同志从1988年7月开始,根据自己从事兽医防疫和检疫工作多年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以控制生猪死亡率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技术方案,即采取“免(疫)、检(疫)、驱(虫)、治(疗)、关(养)、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他组织和带领科技人员在全区组织推广应用,有效地减少了生猪的死亡,保障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生猪死亡率由1987年的6.7%下降到1990年的4.68%,肉类总产量从1987年的4140万公斤增加到1990年的5240万公斤,增长26.5%。该项目获农业部1990年度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随着从省内外购进仔猪作为育肥猪的数量增多,不少猪的疫病如猪链球菌病、猪李氏杆菌病等,随引进的仔猪带入玉溪部分县、区内,使猪的疫病不断发生。为搞好玉溪地区各县、区猪的疫病防治工作,1989年梁中枢主持了“玉溪地区生猪计划免疫的研究示范推广”。他根据猪的主要疫病种类、危害程度和发生与流行规律,结合猪体具有的免疫特性,利用现有的生物药品,制定了《玉溪地区生猪计划免疫规程》,有针对性、有计划、适时地对猪进行预防接种免疫。采取这一措施以后,到1993年末,全市共累计推广免疫生猪1791万头,生猪死亡率降到了3.55%以下,有力地保障了养猪业的发展。该项目1994年获玉溪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获云南省星火三等奖。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96年,梁中枢同志被玉溪地区行政公署授予玉溪地区有突出贡献优秀技术人才称号。
根据上级业务部门关于开展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普查和防治要求,为弄清该病在玉溪地区的疫情情况,研究防治对策,梁中枢同志从1988年开始主持了“玉溪地区“马传贫”普查和防治”工作,经对全地区87.75%马属动物进行普查,证实了玉溪地区存在有“马传贫”。当时全区尚属轻疫区,本病传染途径多而复杂,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为防止该病在玉溪地区继续扩大蔓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确保养马业健康发展和外销马骡质量及信誉,他根据“早、快、严、小”的传染病防治原则,结合实际,制定了以铲除“马传贫”为主要目的的综合防治措施。这些措施是:坚持自繁自养,不到疫区引进种畜;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马属动物体质和抗病能力;使用血清学检验与临床观察相结合的疫情监测方法,对检出阳性病畜的疫点,采取暂时隔离病畜、封锁疫点、消毒被病畜污染的环境、及时扑杀阳性病畜、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措施。经过近5年的实施,实现了铲除疫源,拔出疫点,实现净化的目的,达到了农业部对该病的防治考核最高标准——稳定控制区,保证和促进了全区养马业及其商品生产的健康发展。该项目1993年获玉溪地区行署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年4月,与玉溪地区相邻的宜良县发生狂犬病。不久,属玉溪地区的澄江、华宁、江川三县也发生狂犬病。玉溪地区行政公署决定在疫区及附近地区采取以打狗为主的“灭、禁、管、免、养”综合防治措施,灭犬5万只,占当时犬存栏数的94.8%,使狂犬病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1989年梁中枢负责玉溪地区免疫带建设工作,全区参与狂犬病免疫带建设的易门、新平、峨山、元江等四个县共免疫犬31423只,灭犬7897只。由于积极采取了主动预防措施,狂犬病未突破免疫带屏障,达到了预期目的,为全省免疫带建设作出了贡献。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犬不仅作为看家守户的工具,还作为宠物和富有的象征,作为商品参与市场流通,养犬数量逐年上升。原以灭犬为主的防治办法实行起来阻力加大,群众难于接受,今天灭犬明天养,还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等问题。此外,防治狂犬病免疫带的建立,虽然对非疫区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但是忽视了疫区的防治工作,没有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致使狂犬病疫情连年不断。梁中枢同志针对上述两种狂犬病防治办法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实际,适时提出了以“加强犬的管理,强化犬伤人的免疫,新发病疫点进行全面灭犬的‘管、免、灭’综合防治措施”。经组织实施后,全区范围内5年都未发生过一例狂犬病,从而保护了人畜健康与安全。该项目于1995年获玉溪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马鼻疽是马属动物常见的恶性传染病。1956—1969年,玉溪地区有8个县,15个乡镇,53个自然村相继发病,严重危害了玉溪地区各县及相邻县的马属动物的发展,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由于政府的重视,经过玉溪市及各县、区几代兽医科技工作者的努力,采取普查、检疫、隔离、消毒、治疗、扑杀等综合防治措施,用了47年的时间,控制了该病。2000年8月,经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到玉溪市各县、区实地检查和考核,玉溪市马鼻疽防治达到了农业部规定的标准。这其中也包含有梁中枢同志的一分心血和辛劳。该项工作获2000年度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8月,梁中枢被任命为云南省省级扶贫攻坚乡——新平县建兴乡副乡长,负责该乡的科技扶贫工作。他积极主动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围绕2000年的脱贫目标,开展以培训为突破口,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科技到位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为目的的科技扶贫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与乡党委、政府一道,共同研究制定了“打基础,建支柱,调结构,种养结合,综合发展”的思路,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建兴乡九五科技发展规划”。他在新平县建新乡直接组织参与培训乡、村、社干部及农户80期、2564人次;组织参与实施建兴、马鹿两村公所大春科技扶贫工作,粮食单产分别比原来增加25公斤和135公斤;组织全乡推广科学养猪,进行科技示范,1998年全乡肥猪出栏7863头,比1995年增加2429头,增长44.7%;组织引进杜洛克、巴克夏等优良种公猪,对本地猪进行杂交改良;组织引进试种脱毒洋芋50亩,比常规品种增产30%;参与组织试种烤烟822亩,获得了成功。由于梁中枢同志在工作中责任心强,工作积极负责,1997年和1998年建新乡的乡科技目标责任管理连续两年通过地、县考评验收,荣获省科技先进乡称号。通过实施科技扶贫等项工作,全乡贫困人口减少3140人,脱贫率达65.7%。他为新平县建新乡人民的科技扶贫、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1997年被云南省人事厅、省科委、省扶贫办联合评为优秀科技副乡长,1998年被玉溪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科技副乡(镇)长。
1998年8月,梁中枢同志被任命为玉溪市畜牧兽医站站长。他任站长以后,在畜禽疫病防治工作方面,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新的形势下,为进一步搞好玉溪市所属各县、区家畜家禽疫病的防治工作,他在原来执行的“防、检、驱、治、关、消”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了玉溪所属各县、区畜禽疫病监测工作和督促检查工作的内容。从2000年开始,每年组织在九县、区的68个乡镇,157个自然村的养殖场和散养户中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对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禽流感、新城疫、小鹅瘟、炭疽、布氏杆菌病、狂犬病、结核等28种畜禽疫病开展监测,每年监测畜禽样品2万余份。通过监测,及时掌握了全市所属各县、区的猪瘟、禽流感、新城疫等重大畜禽疫情动态变化情况和预防免疫效果,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免疫效果达不到要求的,及时查找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措施,提高群体抗病能力,防止和减少疫病的发生。当监测到相关疫病时,按照“早、快、严、小”的防治原则,及时采取果断综合防治措施,把疫病消除在萌芽状态。当监测到新发现的畜禽疫病时,则及时发出预警,提出防控措施,防止疫病蔓延扩大,使全市畜禽死亡率连年得到稳定控制,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2000年以后,全市畜禽死亡率一直控制在省级要求的标准以下,为确保畜产品安全,保障畜牧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公众健康,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贡献,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项目获2002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初,与云南省相邻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及省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预警不断,增加了玉溪市禽流感疫情发生的风险。该病传播快,家禽病死亡率高,造成经济损失巨大,常常给养殖场带来毁灭性打击,将严重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该病还可以传染给人,使人感染发病。一旦发生疫情,将会成为一个较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为了做好全市禽流感防治工作,他主持了“玉溪市高致病性禽流感综合防治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经过研究,解决了防控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制定出适合玉溪市禽流感免疫程序及“六强化,六落实”的综合防控措施。综合措施在全市推广应用后,不断提高了家禽免疫密度和群体抗病能力,实行了防管结合,全面监测,及时发现隐患,早期预警,及早补救,以监促防等有效措施,达到了有效控制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的目的,为促进养禽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让人民吃上放心安全的禽、蛋产品,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贡献。“玉溪市高致病性禽流感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获2008年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推广一等奖及玉溪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7年玉溪市发生了一种不明原因的猪“高热病”,给养猪业造成了近2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劫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做好该病防治工作,有效防控其蔓延扩大,消除疫点,减少损失,确保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梁中枢同志和他的同事们经调查研究后,确认玉溪市所发生的猪“高热病”是以猪高致病性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又称猪蓝耳病)为主,是由猪瘟、猪伪狂犬病等多种疫病混合感染的结果。2008年,他们从加强生物安全和饲养管理,用疫苗预防蓝耳病,强化猪瘟、猪伪狂犬病等疫病基础免疫入手,采取检疫监测、加强培训、合理用药等综合防控措施,使疫点逐渐得到压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与2007年相比,2010年猪高热病发病乡镇减少70.8%、发病数减少84.94%、死亡数减少95.36%,确保了玉溪市养猪业稳步健康发展。“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技术研究应用”的研究成果获2011年玉溪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1月,梁中枢同志服从组织的安排,从玉溪市畜牧兽医站站长调整到新成立的玉溪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任所长。当时市、县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刚组建成立,职能职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编制有限,事情多人员少,工作难于到位的实际情况,他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积极向上级反映,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动物卫生监督所依托乡、镇畜牧兽医站,在乡、镇畜牧兽医站设立了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全市新增设933名动物检疫协检员,并由市、县政府每人每月给予了一定的岗位补贴,动物卫生监督队伍得到了加强,极大地缓解事多人少的矛盾。
作为玉溪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领导,组织和带领大家认真履行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赋予的“动物卫生监督、兽药监督管理、畜产品安全监管”三项职责,成为梁中枢同志必须思考的问题。他经过调查研究,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后,提出“调整思路,明确职责;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建章立制,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实施处罚,打击违法”的工作思路,按照“抓基础、立规范、树形象、重监管、强执法”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强化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及市场监督、流通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屠宰检疫,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为防止病害动物进入流通环节,造成动物疫病传播,积极组织做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仅2012年就进行产地检疫畜禽2218.07万头(只),比2011年增加了649.09万头(只),增长41.37%。结合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建设要求,把定点屠宰场动物入厂(场)要求、检疫依据、检疫内容、检疫程序、检疫制度、检疫人员岗位职责、检疫监督电话等上墙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对全市定点屠宰场进行了全面的检疫监管,做到“有宰必检,严格检疫,合格出证”,建立健全检疫档案,全市检疫工作得到加强和规范。2012年在全市43个生猪定点屠宰场、14个牛羊定点屠宰场(点)、1个禽类定点屠宰场,共屠宰检疫畜禽518.96万头(只),与上年同比增长58.91%。对检出不合格的病畜、病禽的肉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有效阻止了动物疫病传播,保障了畜禽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为人民吃上放心肉、放心奶、放心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0年农业部颁发《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兽药GSP)后,无论从软件、硬件,还是从管理方面都提高了兽药从业的门槛条件。要求对原兽药经营企业重新认证,不符合条件的给予淘汰出局。其核心是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兽药经营企业的行为,对兽药经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防止质量事故发生,保证兽药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面对玉溪全市六百多家兽药经营企业,该如何实施,实现平稳过渡,不出乱子,在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梁中枢同志提出了“宣传、培训、告知、认证、清理”的实施方案,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2010年-2011年进行宣传、培训、告知;2012年实施认证;2013年组织清理无证经营企业。通过宣传、培训、告知等工作,2011年有62户经营户自动退出兽药经营,占经营户的8.86%;2012全市收到兽药GSP检查验收申请233份,占兽药经营企业637家的36.6%,共开展现场检查企业233个,有231个企业通过现场检查验收,通过率达99.1%;对未通过兽药GSP检查验收的2个兽药经营企业,则注销兽药经营许可证资格。随后对余下的404家兽药企业开展了清理整顿,不具备条件的经营兽药的企业,多数自动退出了兽药经营行业;对少数未通过兽药GSP检查验收仍经营兽药的企业,进行了清理处罚。这一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全市兽药市场和兽药经营行为,强化了兽药经营质量管理,提高了兽药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为保障动物用药安全,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保障性作用。
为能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技措施落实,从1988年至2010年的23年间,梁中枢同志结合兽医防疫、检疫、科学养畜和科技扶贫工作的开展,到玉溪各县、区的农村举办各类培训班148期,共培训高、中、初级畜牧兽医人员及饲养户4521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他先后主编了《科学养猪实用技术》、《怎样防治畜禽疫病》、《猪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猪的饲养管理技术》、《高致病性猪兰耳病综合防控技术》等培训教材,供培训学员和养殖户(场)使用。他为玉溪地区畜牧兽医科学技术的普及,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玉溪地区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此外,为提高全市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素质,适应新的工作需要,梁中枢除自身加强学习外,他每年还组织参与对市、县区、乡镇的动检卫生监督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学习,组织开展全市职工检疫技能竞赛。五年来,市级共组织培训8期,培训569人次。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基本解决了依法行政,按规程检疫,按程序执法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全市从事卫生监督工作科技人员的检疫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
梁中枢作为一名兽医科技工作者,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在生活上做到严以律己,不搞特殊,不谋私利;在工作上,积极主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精于求精,不怕吃苦,深入实际,勤奋工作, 尽职尽责,开拓进取。他的工作硕果累累,先后获丰收奖、星火奖、科技进步奖等奖励25项,其中省部级奖7项、地(市)厅级奖17项、县级奖12项;在《中国兽医杂志》、《云南省畜牧兽医》等国家级和省级期刊上发表奶牛猝死症诊治、爆发黄牛巴氏杆菌病诊治报告等论文13篇。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于2008年由高级兽医师晋升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他先后获得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先进工作者、云南省畜牧局先进工作者、玉溪市先进工作者、优秀科技副乡长、玉溪地区突出贡献优秀人才、玉溪市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