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校友风采

崔秀明

2022-09-06  阅读:4255 

校友简介                    
                           

他们为云南三七产业的发展献出了青春年华                            


                           

——记农学、植保专业毕业生崔秀明、陈昱君、光泉王朝梁  陈中坚                            


                           


                           

三七是我国壮族人民最早发掘使用的一种药用植物。三七作为一种止血、活血化瘀、消肿镇痛的中药,早在四百年前就被我国劳动人民所认识并加以利用。三七是云南白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份。就其止血、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云南白药成为了云南人,乃至是全国各族人民家喻户晓的药物,是家庭和外出人员必备的药物。                            

近年来,随着对三七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与机理、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涌现出大量的三七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仅只限于药用,还拓展到食品、饮料、保健、美容等领域,其产品有胶囊、片剂、注射液、口服液、饮片、洗面奶、美容霜、牙膏等多种形式。因此,以三七作为原料的制药、美容化妆制品、保健品企业似雨后春笋般建立。据至2013年5月资料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有以三七为原料生产药品的公司和药厂1258家,含有三七的国药准字中成药品种323个,批文3207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和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目录23个。每年国内公司和药厂用三七的量,按三七业内人士王麟猛认为已超过1万吨。因为在1258个公司和工厂中,有1000家药厂平均每年每家药厂用三七10吨,每年使用的三七量就是1万吨。何况像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特安呐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不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珍宝岛、天士力和广州的白云山等公司或制药厂都是用三七的大公司和大厂,每家的年用三七量为300—400吨。这1万吨尚不包括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每年保健消费三七量约3000吨,而且每年都有部分三七出口到日本、韩国和欧洲国家。据统计,2012年文山三七种植面积达15.46万亩,其中一年三七4.62万亩,二年三七6.82万亩,三年三七4.02万亩,按平均每亩产180公斤计算,2012年文山产三七8316吨,2013年预计产12276吨。正如周家鸿同志讲:“全世界的三七主要产自中国,而中国的三七主要产自文山。”目前,文山三七产业产值已达20亿元人民币,三七产业还带动了2万余户农民脱贫致富,每亩收益5000元以上,解决了4万余人就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好项目。文山三七产业已占领了文山支柱产业的先端位置。                            

文山三七产业的发展与文山三七研究院的科技人员的多年辛勤的耕耘和所作出的贡献分不开,尤其是文山三七研究院的领导团队成员——崔秀明、陈昱君、冯光泉、王朝梁、陈中坚等人为文山三七产业的发展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                          

                       

崔秀明,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云南省文山市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学习;2001年1月至11月在香港科技大学作访问学者,进行三七分子生物学及质量标准研究;2005年获中国药科大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2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做科学研究,并获中国博士后证书。曾任文山三七研究所所长、文山三七研究院院长。曾兼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文山州总支副书记。现任昆明理工大学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云南省先进工作者、云南省科技创新人才、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文山州十大杰出青年奖、文山州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文山州突出贡献人才等荣誉称号和奖励。




崔秀明


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文山州三七研究所成立。崔秀明是第一位到文山三七研究所报到的大学生。他到单位报到还不到三个月,就主动打起背包到远离州政府所在地的砚山县郊区三七试验基地工作。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和其他科技人员一道研究三七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三七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获得了成功。接着他主持《三七专用遮阳网栽培技术研究》项目。通过认真反复实验,该项研究又获得成功。该项技术使三七平均每亩增产17.45%,每亩增加经济纯收入1500元以上。该项技术在三七生产中逐渐得到推广。现在云南境内种植三七的七农几乎都使用这套成功的设备和技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998年,欧盟推出了GAP(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度时,崔秀明同志敏锐地发现,这将是今后我国药材种植的发展方向。因此,他就一直跟踪国内外GAP的发展和研究动态,并带领团队对三七GAP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2003年,三七GAP基地在我国第一批国家GAP认证时,就顺利通过。它是我省第一个通过国家认证的中药材品种,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崔秀明同志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和文山州研究课题23项。他主持完成的云南省重点基金项目——三七道地性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在国内首次系统地对三七道地性成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总皂苷含量、人参三醇型皂苷等含量作为三七综合指标。他主持编写的《文山三七》已经作为国家标准公布实施,对三七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他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不仅带出了一支团结、实干、年富力强的专业研究团队,而且他本人也是研究硕果累累。他先后取得科技成果2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1项,省级重大科技成果6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3等奖4项、文山州科技进步奖17项;主持编写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14项;申报专利5项,获新药发明专利1项;主编和参编出版专著7部;在《Analysis Sciences》、《Planta Med》、《中国中药杂志》、《中药材》、《中草药》、《生态学杂志》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23篇。

崔秀明同志凭着对三七科技事业的执着追求,抱着促进三七产业发展的愿望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强烈责任,一片痴心,努力工作,并将其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生产力,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2012年,文山三七研究院并入文山学院以后,崔秀明同志不再继续担任三七研究院院长。为充分发挥崔秀明同志的特长与才干,昆明理工大学作为人才将他引进。2012年8月,崔秀明同志离开文山到昆明,在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他除为大学生和研究生上课外,仍继续从事文山三七相关的研究。此外,他还对其他中草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栽培技术、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为三七产业和其他中药产业的发展再立新功

他对母校的感怀和寄语:农大对人才培养非常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工作以后大都能独当一面。学校培养了我,祝愿母校能有更好的明天。